close
心理師說了兩個故事:
其一:先生因為工作意外而喪生,在孩子認為爸爸是因為努力而離開的,
在妻子認為先生丟下了五個孩子給自己而離 去,因而經常抱怨先生
的總總不負責。在我的認為是..........
其二:當一個人溺水時拼命的喊"救我、救我",旁人看到了伸出手要去
援救他,但溺水者仍不斷的喊"救我、救我"而無視、忽視、不願
意從水中逃生,援救者不斷的運用各種方式想就溺水者,溺水者依
舊喊著"救我、救我"。這故事告訴我什麼...........
我承認我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對外求援但又不願接受幫助,但是什
麼讓我不願意走出這個封閉的空間呢?是家人、是朋友、是傷害、是模式
、是無力、是不想改變,或許這些都是我不想離開的原因,但如過真的那
麼單純就好了。
在故事二中我就是那溺水者而心理師正是援救者,我的確很固執也很
堅持自己的想法,我也很享受每周ㄧ次的諮商過程,我很清楚的知道這個
故事是在告訴我"如果我自己不願走出來那在多的幫助都沒用",是否意
味著另一件事"我該結束諮商呢?直到我願意接受幫助再回來尋求支援"。
在故事一中我很能體會孩子的心情,因為我曾體會過。我永遠是媽媽
的孩子,這是永遠不能改變的事實,但有天我要面對的是媽媽變成我的孩
子,我必須呵護他,其實當下我不接受這種過程,因為這也許意味著媽媽
也會老去也會離開我,為什麼我必須接受這種結果??
其實自從家庭結構改變後,我其實都很怕失去,因而選擇順從但順從
後又是一連串的反抗和不滿,我真的就像週遭的人所說的看事情的角度太
小嗎?如果我可以用更大的角度去看待人、事、物就會有不同的見解嗎?
我真的無法肯定,但我知道我必須學會用新的角度看世界,或許這是幫助
我走出自己世界的唯一方式,我不知道我自己能做到多少,試試看吧!!
全站熱搜